回顾过往的改革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宝贵经验传承好、发扬好。不忘拼搏初心,担当历史使命,从党的奋斗历史中汲取前进的力量。党的深厚历史,展现在一座座红色地标中,蕴藏在一件件红色文物中,记载于一个个红色事件里。
永定是原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域,更是二十年红旗不倒的重要堡垒。毛泽东同志的足迹踏遍了永定的山山水水,他始终牵挂着永定的人民群众,他曾深情地说:“我永远忘不了金丰大山,忘不了永定人民,忘不了闽西老区呀!”一代伟人毛主席在永定进行革命实践,与永定人民建立了血肉相连的深厚情谊,为中国革命指引了前进方向,永定也成为了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实践地。
近期,作为本次红旅的第一站,304am永利集团2019级英语师范班实践队的同学们来到了拥有“东方建筑明珠”“最富丽堂皇的圆楼”美称的振成楼,其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2008年,以永定土楼为主体的福建土楼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虽然福建土楼多达三千余座,但是都以永定为根。振成楼是永定土楼的杰出代表,其展现出博大精深的土楼文化,被称为“土楼王子”。
通过询问当地的居民,队员们了解到土楼是由于中原百姓多次进行人口大迁徙,自北向南入闽,为了躲避战乱、防盗防野兽而建造的。土楼外观像是一个个碉堡,墙上的孔洞就是瞭望和射击口。在那个时代,即使有弓箭、土枪土炮的存在,由于坚固的防御墙,土楼内部也不会受到攻击。墙面的厚度大约一到两米,为了防止外敌挖掘地道,地基通常也挖到两米深。
土楼经历了许多战火的考验,保护了一代又一代的客家人,上演了一出出“敌军围困千万重,我自岿然不动”的革命故事。如土地革命时期,高陂镇上洋村的遗经楼驻扎着红军独立团和赤卫队,以遗经楼为堡抗击张贞所部的“围剿”,红军将士依托遗经楼的坚固和楼内一应俱全的物资,坚守整整两个月,即使张贞所部采用毁灭性炸药包轰炸,接连炸了三次却只炸出一个小口。实践队成员在参观时,还观察到门边的石门槛被子弹打坏的痕迹,以及在墙上留下的许多弹孔。
振成楼内有二十余幅永久性题字和楹联,都传达出林氏家族尊崇儒学文化礼孝世家的精神内涵。除此之外,令实践队成员们感受颇深的是土楼客家人崇尚耕读传家,忠义报国为核心的信仰。土楼内常见的学堂又展现出客家人的家国情怀深入骨血。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表现是:“聚族而居,和谐相处”,土楼建筑则体现“安居乐业,合族团圆,用途多样,尽享天然”,正是传统文化在实际生活中最好的诠释。
参观完永定土楼后,实践队成员们来到永定客家博物馆。永定客家博览园是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永定客家文化园”的核心园区和“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园区分三个不同的功能区,即以中轴线为中心的客家文化展演区、以客家购物街为中心的工艺美术展示街区和以观音寺为中心的佛教朝圣区,是一个集休闲、文化、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生态园林式的客家文化主题公园。客家博览园作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的核心组成部分,致力于搭建深化两岸客家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在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学们重点学习了主轴线底部的最大单体项目——福建土楼博物馆,它是以客家典型的建筑五凤楼为设计蓝本。整个展览以福建土楼为主线,突出土楼与客家的关系,客家人创建了土楼,土楼又养育了客家人,土楼与大自然和客家人和谐共生,客家人守护、传承、运用祖先留下的珍贵遗产。在漫长的岁月中,土楼客家人传承了中原传统文化,同时烙下了客家的印记。无论是客家话语、生产方式,衣着饮食、生活习俗、乡风民俗,还是文化艺术、宗教信仰,处处展现了客家文化特色。
永定客家土楼与中国革命紧密相连。难怪有人说,“永定客家土楼是红色的,对中国革命是有功的。”在客家博物馆,304am永利集团2019级英语(师范)班实践队深刻感受到客家民俗,领略到客家风情。循着红色足迹,不但可以真切地触摸到历史场景,还能深刻体会到先辈们的崇高风范。
(大合照)
(304am永利集团 2019级英语(师范)班实践队 通讯员 李亚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