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下午,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张法连教授莅临304am永利集团开设“翻译教学中的国家意识与对外传播策略探索”专题讲座暨304am永利集团翻译硕士培育点系列学术沙龙第五场。讲座由陈洪富经理主持,304am永利集团部分专任教师参加。
张法连教授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讲好中国故事”和“讲好中国法治故事”,向世界展示法治中国形象为切入点,探讨翻译课程的定位,指出翻译作为一个超学科概念所涉及的“国家意识”,强调国家利益是核心利益,重视翻译实践的政治性和社会功能,以及翻译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针对翻译课程体系建设,张法连教授提出应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确立培养目标,翻译课程体系设置应为学校主流专业服务,为国家大局服务,认识课程教学本质,培养员工综合素质,重视“外语+”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提高国际传播效能。
张法连教授通过生动的举例,深刻揭示了误译和错译在对外交流中造成的严重影响,强调翻译教学和翻译实践中,要树立认真严谨的职业态度,以国家尊严、民族利益为重,切勿急功近利。尤其在新媒体语境下,译者要树立国家意识,加强自律,以勇于对翻译负法律责任的态度,苦练内功,站稳立场,严谨表述,知彼知己,才能保证翻译质量,提升传播效能。
针对如何从“国家意识”出发进行国际传播的问题,张法连教授指出,翻译能力的提升是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核心要义。讲好中国法治故事,树立法治中国形象,取信于国际社会,才能讲好中国故事。新媒体时代只有依“法”翻译,才能让中国故事传播久远,这里的“法”不仅指法律法规,更是法律责任和法律担当。强化法律翻译教学中的国家意识,加强新媒体时代的翻译治理,打造强有力的域外传播翻译队伍刻不容缓。
张法连教授精彩的演讲引起了在座老师们的强烈共鸣,启发老师们对习以为常的错译、误译现象进行深入思考,张教授回答了王小梅等老师提出的外语教师的转型等问题。陈洪富经理针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如何通过法律全球化保证国家话语权等重要问题和张教授提出探讨。
总结环节,陈洪富经理结合自身多年孔子学院工作经历及践行传播中国优秀文化的具体经验,对老师们在中国文化国际传播方面的进一步努力提出期许,同时鼓励老师们迈出舒适区,实现“外语+”学科专业转型的发展。
本次学术沙龙为推进304am永利集团翻译团队建设,促进“外语+”人才培养提供了有益启示,拓宽了老师们的国际视野和学术视野。
(照片)
(304am永利集团 黄娴 通讯员 李亚飞)